1)第一章 保正_立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(1/2)页

  蜀地,居神州西南,群山为障、大江为隘,进出道路艰险,天然一个易守难攻的世外桃源。自夏商时土人据地为王,号称巴国、蜀国以来,到宋时,已历经两千多年,其地势奇险,其山川雄壮,又多河流水道,灌溉丰足,土壤肥沃,以CD平原为中心的中心地带,更是养育了无数代巴蜀子民。

  盆地周边,北有秦岭、东有大巴山山系,南靠云贵高原,西接大雪山,长江过境,奔流向东,境内丰衣足食,远离中原,财赋可以养兵,粮草可以育民,虽偏安一隅,却能为帝业根基,千百年来,期间不知多少豪强称王、多少枭雄称帝,依仗的,正是蜀地相对独立的地理和足以自立的钱粮。

  宋时之初,划分天下为十五路,蜀地为西川路、峡西路,下分府州县,置官吏管辖。到了真宗年间,为细化行政,拆分蜀地为益州、利州、梓州、夔州四路,后改益州为CD府,至此,蜀地四路格局确定下来,未有改动,“四川”的别名,从此兴起,也逐渐流传开来。

  到了南宋,受疆域变化影响,在蜀地设CD府路、夔州路和潼川府路,在靠近金朝边境的地方设利州东、西路,以作蜀地防御缓冲。

  蜀地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,山岭阻隔,又不在战争的前线,一直没有发生大的战事,在唐末五代十国的纷扰中,奇迹般的置身事外,安然度过了中国历史上极为黑暗残忍的一段岁月,甚至多次成为了帝王避祸的首选地域。一直到赵氏夺权,黄袍加身,成为了大宋的一块拼图。

  而南宋年间,辽、金、西夏、蒙古,你来我往,纵横驰骋,在中原大地上掀起狼烟无数,偌大的宋朝,成了游牧民族刀尖上的肥肉,割来切去,谁都能分上一块,谁都想咬上一口,黄河、淮河之间的广袤土地上,战乱不休,生灵涂炭,一时白骨成堆,城郭为灰。

  但是蜀地,依然安宁如斯,发生在遥远黄河流域的战争仿佛在另一个世界一样,没有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产生大的影响,从来来往往的客商们口中传来的消息,听着那些让人胆寒的屠城、杀戮和俘掠,除了令人唏嘘感叹之外,没有别的效果。人们该干活干活,该劳作劳作,该吃吃、该睡睡,太阳落下,明天还会照常升起。

  一些不远万里逃来的难民,稍稍让蜀民们产生了一点惊慌,但过不了多少时日,就会烟消云散,毕竟传说中的金人和西夏人离这里还远得很的,跟他们比起来,眼前的生计才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,秋租快交了,徭役也要服,各种税赋压在每个人的脖子上,如此的沉重,就快喘不过气来了。

  我们的故事,就发生在南宋宝庆二年七月,潼川府路昌州境内。

  蜀地多山,昌州也不例外,南北东西皆是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q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